近期,生态环境部启动“清废行动2018”,对长江经济带固废倾倒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再次将固废、危废处置推上风口浪尖。
总体上看,当前危废行业步入发展风口期,市场需求旺盛,资本大量涌入,收并购异常活跃,可谓蓝海一片。局部而言,市场资源配置错位与产能结构性过剩并存,区域市场竞争激化,红海属性已然显现。
如何在蓝海、红海间游刃有余?如何在万马奔腾中,实现从马、到黑马,到独角兽,再到蓝鲸的伟大蜕变?
近年,危废相关禁令和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危废鉴别、转移、处置、资质、监管等一系列治理和监管体系。
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非法处置3吨以上危废入刑,增强了危废合规处理的“刚需属性”。
2015年,环保督查风暴席卷全国,倒逼企业合法合规处置危废,进一步促进市场需求释放。
2016年,新危废名录发布,推动危废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年11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将危废项目纳入地方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治理危废的积极性。
2018年,环境税实施,规范和完善了危废处置的付费机制。
随着危废管控政策、制度的日趋完善和落地,危废行业将持续升温,维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十三五”时期,危废处置市场空间预计将超2000亿元。
蓝海之“蓝”:产量被低估、产能缺口大
据第三方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危废实际产量远超官方统计。2011年至2016年,我国危废年产量在8035至8551吨之间,每年约有4000至5000吨危废游离于监管之外,没有经过正规处置。以2016年数据来看,危废产量同比增长34.49%。同时,危废贮存量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每年约有近五分之一的危废被贮存。
反观危废处置企业,不仅实际经营规模远低于危废产量,且近年规模增长趋于放缓。总体上看,我国危废处置产能存在较大缺口,处置率尚有较大拓展空间。
红海之“红”:配置错位、结构过剩
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危废处置企业的设施负荷率常年处于低水平运行,且有逐年下降趋势。处理资质与市场需求错配,导致产能结构化过剩。同时,产能区域性布局不合理亦是造成危废处置企业整体负荷率低的重要因素。
目前,危废处置企业处理资质单一、且同质化严重。
据统计,94%的危废处置企业经许可处置的危险废物种类都小于10种,88%的企业处理种类小于5种,而能处理25种以上危废品类的企业仅占1%。
大部分危废处置企业资质集中在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危废种类,而技术门槛高的危废种类则少有企业涉足,形成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的局面。
其次,危废处置设施区域布局不合理,实际处置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危废资质企业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而产废量巨大的西部省份如青海、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区,企业数量则较少,处置能力不足。
2016年,持证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苏,有221家,占全国持证总数的10%。而危废产量第二的青海省,持证企业仅有19家,且核准的经营规模不到危废产量的1/10,市场供给严重不足。
资本狩猎窗口期
当前,危废处置需求旺盛,一方面,行业规模扩容迅猛,呈现千亿级蓝海市场;另一方面,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处理能力缺口大。因此,行业机会众多,企业应抓住窗口期,快速整合行业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布局,实现做大做强、跨越发展。
危废市场空间密集扩容,与之相对应,危废处置企业却呈现较强的分散性特征。整体规模和产能偏小,核准危废处置资质种类平均小于20种,核准处理规模平均不到3万吨。同时,市场集中度偏低,前十大企业市占率不到10%,尚未形成寡头垄断。立足这一市场格局下,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快速整合资源,加大并购力度,旨在通过高效扩张奠定领军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危废并购市场火爆,环保行业发生的86起并购案中,危废领域就超过20起。危废并购者不仅包括东江环保、启迪桑德、新宇环保等老牌危废处置企业,也不乏东方园林、碧水源、雅居乐环保等环保业务拓展企业。
在竞争格局尚未稳定的背景下,2018年危废行业的并购大戏将会继续上演,企业抢占市场的竞争将愈演愈烈,进入“群雄逐鹿”时代。
风险藏在利益的暗影下
在看到危废处置市场潜力的同时,也需要看到潜在的风险,譬如危废处置项目政策导向性强,随着“清废2018”行动的展开,危废行业监管必将趋严;当前危废环保监管政策或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各种工艺的危废项目均需要环保部门核发环境影响评价与危废处置资质,行政流程进度或有一定不确定性;危废处置量与规模的不协调性;大量企业开弓,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利润业绩相对下滑等。但总体而言,政策引导强化、行业监管趋严、相关标准提升、督察常态化等,都将促进危废处置领域的需求释放,蓝海正蓝。
此外,企业在疯狂并购潮中还应注意防范以下风险:
高溢价收购风险。在市场持续火热的当下,危废处置企业成为抢手的并购标的,估值不断水涨船高,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情况屡见不鲜。并购企业应保持理性的投资理念,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尽职调查,警惕出现增值率过高的风险,不高溢价并购。同时,在并购完成后,经营业绩不应过度依赖并购对象,以防被收购方业绩达不到预期,产生巨大冲击。
业务无法协同风险。标的企业被并购后,可能会因文化冲突等原因出现执行力差,规范成本高等问题,无法与母公司业务产生协同。并购企业应做好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工作,使双方充分发挥在管理、经营和财务方面等方面的协同效应。
财务风险。危废处置是重资产行业,投入高、建设周期长,产出慢。因此,企业应做好风控,防范因市场扩张步伐太快,投入资金较多,出现财务危机。
内外兼修 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技术研发与运营管理。在跑马圈地初期发展阶段过去后,企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将不可持续,未来,技术和运营管理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突破技术和管理瓶颈,加大科研和技术攻关,促进技术的升级换代,同时提升管理水平,从“粗放式管理”过渡到“精细化管理”,实现真正的立足和长远发展。
二是外拓区域市场。当前,危废处置企业处理能力区域分布不平衡,企业应积极把握区域市场机会,重点布局以下地区:
经济发达、供给缺口大: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东、重庆;
经济欠发达,供给缺口大:青海、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
三是内强经营资质。资质种类单一在危废行业相当普遍,而全牌照经营是未来的发展优势。许多产废企业倾向于跟资质种类齐全的危废处置企业合作,企业应尽可能多地扩充危废品类处理资质。